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佛教人类学是西方人类学家用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佛教的学科。从马克斯·韦伯开始,西方学者就用西式的学术话语来研究东方的宗教,包括佛教。韦伯的思想在佛教人类学早期的研究中颇有影响,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诸多批判,包括盖尔纳等西方学者主要批评了韦伯的西方式视角,并展开了对东方佛教更为本土化的研究。由于资料受限,以及东南亚国家及少数民族主要信仰的是上座部佛教,因此早期佛教人类学家主要研究的是上座部佛教。随着他们研究的推进,对大乘佛教的研究才逐渐增多,但是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藏传佛教。佛教人类学学者的立场在今天则更为多元化。
推荐文章
读《马丁·盖尔归来》思考人类学研究方法
马丁·盖尔
历史人类学
民族志
田野研究
建筑人类学视野下佛教建筑发展特征分析
建筑人类学
行为习俗
佛教建筑
生态人类学的当代发展
生态人类学
生态文化
生态自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韦伯到盖尔纳:佛教人类学的认识变化
来源期刊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韦伯 盖尔纳 佛教 人类学 佛教人类学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2-282
页数 11页 分类号 B94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晓微 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 6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韦伯
盖尔纳
佛教
人类学
佛教人类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201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