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论》《金匮要略》皆从《伤寒杂病论》分化而来,故二书所用之剂量具有一致性.从宋代林亿等校订之后,原书记载之方药剂量一直流传至今.医家们在临床运用时应如何考量原书所定方药之剂量,则一直有广泛争议.但是,近年来却兴起一种趋势,主张运用仲景方应该依据原书所定之剂量.若如此,在当今临床上就会出现运用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的现象.本文从历代有关剂量折算的不同认识,及方药剂量与临床疗效关系等方面,对有关方药剂量展开一些讨论.提出了中医临床疗效之关键并非只在方药剂量上,运用仲景方用量宜多宜少之关键在于"善测病情".须知"毒药治病",用之得宜则为治病之药,用之失宜则为害人之毒.若不在识病断证上下功夫以明方药治病之理,而独以剂量之大者为要,病者可能反受其害.
推荐文章
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高频药物的运用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条辨》
解表药
清热药
补虚药
张仲景
《伤寒论》方药剂量歌诀
《伤寒论》
方药
剂量
歌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剂量考辨谈临床用药剂量
来源期刊 现代中医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方药 剂量 临床疗效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2
字数 42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19.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元安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 14 42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方药
剂量
临床疗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中医临床
双月刊
2095-6606
10-1157/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25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36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