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莫言小说中,写作者对一种以自然、健全、强旺为特征的理想生命主体表现出强烈的渴求,与此相对,关于“残缺者”的叙事成为莫言建构这种生命主体所采用的特有方式。文本中,残缺者与作为他们的另一半的女性以及相关联的男性组成一种潜隐的“比对结构”,与那种健全强旺、敢爱敢恨的生命特质形成鲜明的对照。残缺者在文本结构中是从属性质的,处于叙事缝隙的,叙事的视角是相对固定的、外在的、单向度的。他们最大的功用在于成为其他人物悲苦命运的衬托,被设置为禁锢生命自由的象征,导致女性在开始身体救赎也即自我解放的同时,也开启了对传统男权秩序的挑战,并具备了即使是传统道德伦理也默认的正义性,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生命主体的真正建构。
推荐文章
域外传播视野中的莫言小说
莫言小说
域外传播
域外翻译
域外评论
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探究
莫言
生命意识
生命力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莫言
小说创作
转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扶直抑欹以为美——莫言小说对于生命主体的一种建构方式
来源期刊 中国文学批评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莫言小说 残缺叙事 比对结构 生命主体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3
页数 6页 分类号 I0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莫言小说
残缺叙事
比对结构
生命主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文学批评
季刊
2095-9990
10-1314/I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
82-346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