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血栓抽吸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PPCI的STEMI患者321例.根据介入治疗是否联合血栓抽吸,将入选患者分为PPCI组(189例)和联合血栓抽吸组(132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PPCI术中和围手术期资料,记录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绞痛、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 PPCI组与联合血栓抽吸组的年龄[(59.8±12.5)岁比(58.3±14.4)岁,P=0.060]和男性比例[82.5%(156/189)比82.6%(109/132),P=0.9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血栓抽吸组患者的病变血管数多于PPCI组[(1.59±0.81)支比(1.47±0.70)支,P=0.039],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的比例高于PPCI组[52.3%(69/132)比38.6%(73/189),P=0.022],症状发作时间[3.0(2.0,4.8)h比4.0(2.0,7.0)h,P=0.027]和心肌缺血时间[3.9(2.7,6.2)h比4.7(2.9,7.9)h,P=0.022]均短于PPCI组,血栓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4级[92.4%(122/132)比75.1%(142/189),P<0.001]和术后血流TIMI分级为3级[70.5%(93/132)比60.8%(115/189),P=0.003]的比例均高于PPCI组.PPCI组随访时间为(31.6±7.5)个月,联合血栓抽吸组随访时间为(32.2±6.7)个月(P=0.466).PPCI组与联合血栓抽吸组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22/129)比16.9%(31/184),P=0.962].联合血栓抽吸组术后再发心绞痛发生率高于PPCI组[25.6%(33/129)比16.3%(30/184),P=0.044];联合血栓抽吸组与PPCI组术后心原性死亡[3.1%(4/129)比3.3%(6/184),P=1.000]、靶病变血运重建[3.9%(5/129)比3.3%(6/184),P=0.765]和支架血栓形成[3.1%(4/129)比2.7%(5/184),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RR=1.901,95%CI 1.217~ 2.970,P=0.005)和术后血流TIMI分级(RR=0.455,95%CI 0.221 ~ 0.934,P=0.032)是P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事件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是PPCI术后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RR=1.421,95%CI 1.017~ 1.986,P=0.040).结论 STEMI患者接受PPCI联合血栓抽吸和单纯PPCI治疗后,临床事件发生率相似.
推荐文章
AngioJet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
抽吸
无复流现象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无复流
治疗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替罗非班
不良心脏事件
安全性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联合血栓抽吸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
来源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冠心病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5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46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9.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乐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心内科 76 476 11.0 18.0
2 沈冲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55)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月刊
0253-3758
11-2148/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4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00
总下载数(次)
11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