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土壤理化性质易受氮沉降、温度变化、二氧化碳浓度等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和可溶性有机碳、氮(DOC、DON)作为土壤中高活性物质,更易受到诸如氮沉降等环境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不同月份的温度和水分变化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长白山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对人工模拟氮沉降响应的控制试验始于2006年,共设计3个氮添加处理,即对照CK(N 0kg·hm-2·a-1)、低氮LN(N 25 kg·hm-2·a-1)和高氮HN(N 50 kg·hm-2·a-1),每个处理重复3次.于2017年植物生长季(5-10月),按照不同土壤深度(上层0-10 cm和下层10-20 cm)分别对土壤pH、DOC、DON和MBC、MBN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氮添加导致土壤pH显著降低(P<0.05),变异系数随氮添加量逐步降低,且上、下层土壤表现一致.(2)氮沉降对上层土壤DOC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下层土壤DOC影响不显著(P>0.05).HN处理抑制上层土壤DON,而LN处理对5月和9月的上层土壤DON有促进作用,对6月和8月有抑制作用;LN处理促进下层土壤DON,而HN处理有抑制作用.(3)氮沉降在春季月份对MBC和MBN有抑制作用,秋季月份有促进作用;LN处理降低了夏季月份MBC和MBN,HN处理则差异不显著.(4)氮添加、月份、土壤深度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各指标都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单个月份的研究结果并不能代表整个生长季的总体变化趋势.故建议在开展土壤易发变化组分研究时,应同时关注时空变化对其的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推荐文章
长白山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氮沉降
长白山天然次生林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春季解冻过程对2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森林土壤
解冻期
DOC
DON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及其关系
黄土高原
土壤类型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可溶性有机碳、氮
辽东山区次生林林窗大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次生林
林窗大小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量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氮沉降对长白山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氮沉降 天然次生林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2-1530
页数 9页 分类号 Q948|X171.1|S718.5
字数 55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9.08.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士杰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59 5315 43.0 64.0
2 邢亚娟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51 207 8.0 10.0
4 张军辉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58 990 18.0 30.0
7 闫国永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18 62 5.0 7.0
8 单文俊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3 12 2.0 3.0
9 付琦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2)
共引文献  (485)
参考文献  (4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1)
1999(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0(3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3(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4(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3)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4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7(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8(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2(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4(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5(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6(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7(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氮沉降
天然次生林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