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微震监测过程通常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计算、解释等步骤.所谓解释,就是研究与确定微震4D分布、微震与解释目标之间的关联、以及目标时空特性.本文讨论微破裂向量扫描(Vector Scanning,VS)的解释原则,它是VS系列文章的第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为微地震监测技术研发进展,VS的原理、数据采集、和自动化数据处理.解释同微震监测的前期各项工作类似,它不仅涉及微震学,也很强地同地质、石油煤炭工程、力学、和统计误差等很多学科相关.应用VS的必要条件是避免、去除、和压制干扰信号以获得较小振幅的随机记录.由于微震活动可能是时间上间歇和地域上跳跃的,特别地,存在微震较弱或没有微震活动的时空地段,即使我们在解释前的步骤中,满足了上述必要条件,输出了4D破裂能量分布,在解释中仍需讨论与确立下列原则:(1)VS输出的4D破裂能量分布数据本身的可靠性;(2)地震台网周期性记录数据和残余噪声的扫描叠加干扰特性、以及已知的微震活动分布的时空特性;和(3)微震释放能量的分布与确定解释目标(如压裂裂缝带或注水汽前缘)几何及其多解的可能性;等等.
推荐文章
微破裂向量扫描技术在压裂监测中的应用
微地震压裂监测
地表微地震观测
向量扫描
震源机制
破裂能量分布
基于微震监测的深埋隧洞岩爆微震事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深埋隧洞
高地应力
微震事件
时空分部特征
微震监测系统在煤矿冲击地压预警中的应用
微震监测
冲击地压
预警工作
灾害防治
远程通信技术在井下微震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拨号网络
远程串行通信
微震监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破裂向量扫描在微震监测中的解释原则
来源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微地震 向量扫描 非常规 信噪比 解释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大气、行星、地球动力学、重磁电及地震学、地热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4-1322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38/pg2019DD022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地震
向量扫描
非常规
信噪比
解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进展
双月刊
1004-2903
11-2982/P
大16开
北京市9825信箱(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办公楼113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8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685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