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香味荧光笔在中小学生中应用很普遍,但尚不确定香味荧光笔是否有毒.为此,首次开展国产香味荧光笔挥发物检测实验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分析方法,对整支荧光笔及各拆解部件逐个进行挥发物检测,结果表明荧光笔气味来自笔内墨水;在带香味的四种品牌迷你型荧光笔中,共计检测出了15种挥发物,各品牌均含有高毒物质丙烯腈以及禁止人为添加物质乙苯.利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在线监测方法,测量了荧光笔书写时纸张上方不同高度处的丙烯腈浓度,结果表明只要与纸张保持20 cm以上距离,可以有效降低有毒成分对使用者的侵害.
推荐文章
蚜害茶树挥发物组分变化的聚类分析
茶树挥发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PLS-DA
茶蚜
聚类分析
侧柏挥发物变化规律
侧柏
植物有机挥发物
变化规律
红刺玫挥发物成分及抑菌作用
固相微萃取
气象色谱
质谱
红刺玫
挥发物
抑菌
碰碰香挥发物化学成分分析
植物学
碰碰香
挥发物
保留指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香味荧光笔挥发物的质谱分析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期刊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香味荧光笔 挥发物 有毒气体 质谱分析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143
页数 8页 分类号 O657.6
字数 46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6141.2019.02.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香味荧光笔
挥发物
有毒气体
质谱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双月刊
1673-6141
34-1298/O4
大16开
合肥市1125信箱
26-145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1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