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学生讨论作业时,同学们经常问,为什么有的词语的翻译必须一丝不苟,有的词语则可以非常灵活地处理?为什么有时既不能增也不能减,而有时则可随便增减?
说到底这就是“砖头”与“水泥”的问题.组成文章的词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际传递信息的词语,另一类是为传递信息的需要铺路搭桥的词语,帮助组合词语、形成句子、完整结构.也就是说,一些词语是信息的载体,另一些词语则具有辅助性质,起粘合剂作用,本来就可以用其他词语替代,有的即使省略,也无关宏旨.这一点对于所有语言来说都一样.如果把文章比喻为一座楼,那么建楼既需要砖头,也需要水泥,包含实质信息的词语就像砖头,而帮助组合句子的词语就像水泥.“砖头”一块也不能少,必须全部转入“新楼”,“砖头”也不能多,必须与原楼用料一致.“水泥”可根据具体情况多用或少用或不用,也可改用别的品牌或其他粘合材料.当然,词语的这种区分并不总是泾渭分明,包含信息要素的词可以起一定的粘合作用,主要起粘合作用的词也可能含有一定的信息要素.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平衡这两者的关系.这种分类与其他分类(如词性分类:名词、动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两类词都可以包含各种词性的词语,决定因素是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实际作用,即在传递信息方面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