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非虚构”的力量与困境作为一种文体,“非虚构”的边界很宽泛,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历史文学、口述实录,甚至包括传统媒体的特稿、深度调查报道等等,都可以划到它的范畴里来。具体到中国文学,一度被称为“时代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是主流,后来随着王树增的战争系列和历史系列,随着《中国在梁庄》《我的阿勒泰》等一系列本土原创作品的走热,以及以《寻路中国》为代表的引进版“非虚构”作品的大受欢迎,报告文学的文体逐渐产生变化,使得“非虚构”的概念逐渐生成并渐成主流。
推荐文章
微信公众号媒介机制下中国非虚构写作发展反思
媒介
媒介环境学
微信公众号
非虚构写作
符号环境
非虚构作品——当代值得重视的创新文体
非虚构作品
重视
创新
文体
我国非虚构励志类图书出版研究
非虚构图书
励志
改进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西长城》到《珠穆朗玛的眸子》--丰收“非虚构”写作的特色和可能
来源期刊 西部:新文学(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非虚构 纪实文学 传记文学 《中国在梁庄》 报告文学 口述实录 引进版 深度调查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9-205
页数 7页 分类号 I2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虚构
纪实文学
传记文学
《中国在梁庄》
报告文学
口述实录
引进版
深度调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新文学(上)
双月刊
1671-3311
65-1222/I
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716号
58-65
出版文献量(篇)
742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