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非虚构”写作特点是从小的方面入手,从普通人的经验入手,去发现时代的声音。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与现场感。“非虚构”写作深入理解和表达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与社会事件,彰显了这个时代的文学精神。阿列克西耶维奇以纪实文学,用真实访谈的方式表现战争的严酷与人性的坚韧,以弱者的边缘姿态,用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为无名者正名,为沉默者发声。
推荐文章
罗素研究真理的方法论分析及现实意义
逻辑分析法
分析
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
陶瓷习俗及其现实意义浅论
民俗
陶瓷习俗
形成
外部特征
现实意义
英汉对比理论的建立及现实意义
英汉
对比理论
现实意义
略论朱熹伦理观及其现实意义
朱熹
政治伦理
教育伦理
现实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阿列克西耶维奇“非虚构”写作的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
来源期刊 中国民族博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非虚构 现实意义 人为关怀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与文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3
页数 2页 分类号 I0
字数 339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帆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15 25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虚构
现实意义
人为关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10-1220/G0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茶马街6号院4号楼1-110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44
总下载数(次)
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