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MA)合成了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高浓度C空位缺陷的非化学计量比TiC0.4,以TiC0.4为主体,通过添加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利用SPS烧结技术在高温条件下烧结制备了高熵陶瓷,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组元高熵陶瓷的物相、显微结构、元素分布、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在1600℃高温烧结条件下,不同组元高熵陶瓷的相对密度变化不大,硬度、断裂韧性随新组元NbC、TaC的加入逐渐增大,其中五组元高熵陶瓷维氏硬度达到25.2 GPa,其断裂韧性达到8.2 MPa·m1/2.
推荐文章
TiMoC添加剂制备TiC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TiMoC
TiC
金属陶瓷
组织
性能
TiC掺杂碳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TiC
掺杂
碳陶瓷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高熵陶瓷材料研究进展及挑战
高熵陶瓷
成分设计
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CPGA)
制备工艺
性能应用
潜在高熵陶瓷热障涂层材料的 研究进展
热障涂层材料
高熵稀土氧化物
热导率
热膨胀系数
力学性能
高温相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TiC0.4为空位源制备高熵陶瓷硬质材料
来源期刊 超硬材料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熵 非化学计量比TiC0.4 过渡金属化合物 SPS烧结 空位扩散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和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164
字数 321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一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5 66 4.0 7.0
2 刘洋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 11 2.0 3.0
3 钟生林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2 1.0 1.0
4 李之凯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0 0.0 0.0
5 陈川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熵
非化学计量比TiC0.4
过渡金属化合物
SPS烧结
空位扩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超硬材料工程
双月刊
1673-1433
45-1331/TD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辅星路9号
48-6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4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