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SRTM DEM数据,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为研究区域,本文通过条带状剖面分析、古地形面(残余面)恢复以及弹性挠曲模拟等研究手段,计算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晚新生代地壳均衡隆升与地表剥蚀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龙门山地区表面剥蚀作用与均衡隆升作用之间的地表响应过程,从而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晚新生代以来的剥蚀—成山作用的隆升机制提供定量依据.研究表明:(1)晚新生代以来龙门山的地表剥蚀量为(0.74~1.14)×105 km3;(2)大量的地表剥蚀作用驱动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的地壳均衡反弹,使龙门山隆升了近2 km;(3)龙门山地区地表剥蚀量和均衡隆升量具有空间匹配性,岷山断块及龙门山中、南段的均衡隆升量高于青藏高原东缘其它区域,反映了晚新生代以来龙门山地区在不同分段内差异化的构造地貌形态及与剥蚀—隆升相关的地表过程.(4)龙门山的隆升是多期、多种隆升机制叠加的产物,其隆升过程具有历史性和复合性.均衡隆升和剥蚀作用在相似的时间尺度上和空间尺度上控制着龙门山地貌的形成,约束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的隆升机制.
推荐文章
龙门山晚新生代均衡反弹隆升的定量研究
龙门山
隆升
剥蚀
均衡反弹
数字高程模型
秦岭新生代构造隆升与环境效应:进展与问题
秦岭
新生代
构造隆升
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剥蚀厚度与弹性挠曲模拟
数字高程模式
裂变径迹
剥蚀厚度
剥蚀速率
剥蚀卸载隆升
构造缩短隆升
弹性挠曲模拟
晚新生代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攀西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研究回顾与问题讨论
攀西地区
昔格达组
青藏高原
岩石地层学
冰期-间冰期
新构造运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龙门山构造带晚新生代剥蚀作用与均衡隆升的地表过程研究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古地形面(残余面)恢复 弹性挠曲模型 地表剥蚀 均衡隆升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青藏高原形成与构造过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92
页数 17页 分类号 P512.2|P542.1
字数 137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75/cagsb.2018.1113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勇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8 2461 25.0 43.0
2 云锟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17 3.0 4.0
3 闫亮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8 118 6.0 10.0
4 邵崇建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 9 2.0 3.0
5 董顺利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9 62 4.0 7.0
6 邓涛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22 3.0 4.0
7 颜照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5 131 5.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11)
共引文献  (1189)
参考文献  (9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4)
193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0(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2(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4(7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1)
1995(5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8)
1996(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9)
1997(4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8)
1998(4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7)
19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5)
20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2)
2002(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3(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2)
2004(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5(9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91)
2006(12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8)
2007(6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3)
2008(12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23)
2009(10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8)
2010(10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00)
201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0)
2012(4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3(66)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14(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5(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6(2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7(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古地形面(残余面)恢复
弹性挠曲模型
地表剥蚀
均衡隆升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