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对药源性肝损伤(DILI)住院病例用药资料的详尽调查、核实及其肝生化检测数据的分析,探讨本地区DILI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性特征,进而对DILI,特别是中药DILI的报告提出规范性建议.方法 自2012年1月 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金山医院消化科住院的60例DILI病例,逐一详尽调查用药资料及其肝生化资料,进行分类、分析、总结,报告DILI的相关药物及影响因素,判断DILI的依据包括因果关系的明确、时间顺序关系的合理:即用药时出现临床症状、肝酶指标的异常升高或肝功能的恶化,停药后病情好转或正常.结果 DILI病例有肝酶指标的异常升高,平均年龄63.1岁.除DILI外,患1种以上疾病者60例,患2种以上疾病者56例,例均患病3.3种.例均用药5.7种,在致DILI的主药中,解热镇痛药27例,占45.0%;确定为纯中药相关者2例,占3.3%.DILI患者血白蛋白低于正常平均值者55例,占91.7%;前白蛋白低于正常平均值者58例,占96.7%;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平均值者30例,占50.0%;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平均值者53例,占88.3%;抗凝血酶活性共测45例,低于正常平均值者30例,占66.7%.结论 DILI病例以长期用多种药物的老年病例为主,大多数有以白蛋白水平降低为代表的慢性肝功能损害、有前白蛋白降低代表的新近肝功能损害,说明DILI的大多数是在有慢性肝损伤基础上产生的新近肝损伤.DILI的主要病因是解热镇痛药,而不是中药.报告DILI时,尤其是中药DILI,必需提供药物的生产厂家、批号,若是中药材必需提供足够的鉴定信息或来源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