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蒸散是地球水循环的关键驱动因子,是地表水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分量,因而也体现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局地热调节功能;青藏高原是长江和黄河等重要河流的发源地,该区域水量平衡对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全球尺度发展的遥感蒸散双源模型ARTS,利用涡度相关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和评价,以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卫星遥感的FPAR和LAI等驱动模型,估测1982-2014年间青藏高原实际蒸散ET,分析其年际和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各气象因子变化对蒸散量变化的贡献率,探讨影响青藏高原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 表明:(1)估测值能解释观测值季节变化的80%以上(复相关系数R2=0.80,显著性水平P<0.001),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估算准确度.(2)近30多年全年、春、夏和秋季影响蒸散年际变化呈显著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区域分异,全年或夏季藏南河谷地区呈显著降低趋势(每10年降低20 rnm以上),而阿里、拉萨河谷、青海海北地区则为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10mm以上).(3)敏感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表明,年际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变暖,其次是降水的不显著增加;但植被变化的影响也较大,与气候因子共同能够解释蒸散趋势的56%(多元线性回归方程R2=0.56,P<0.001);低覆盖草地多年蒸散分别是高、中覆盖度草地的26.9%和21.1%.青藏高原在显著变暖、不显著变湿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地表蒸散的增加必以冰川融水为代价而威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如何保护生态,维持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是难题和巨大挑战.
推荐文章
1982~2000年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
NOAA/AVHRR
地表反照率
时空分布
1982—2005年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的模拟研究
青藏高原
降水再循环率
动力降尺度
CCSM
WRF
2001-2015年青藏高原草地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青藏高原
草地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净初级生产力
1971-2014年青藏高原参考蒸散变化及其归因
参考蒸散
气候因子
区域差异
青藏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82-2014年青藏高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期刊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学科
关键词 实际蒸散 青藏高原 气候因子 时空分布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24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1256字 语种 英文
DOI 10.5814/j.issn.1674-764x.2019.02.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9)
共引文献  (123)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1(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2(3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3(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4(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5(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6(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实际蒸散
青藏高原
气候因子
时空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双月刊
1674-764X
11-5885/P
大16开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201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78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