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基于2000~2017年CERES云量资料对春季北极地区低、中、高云量进行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分解(MV-EOF),发现前两模态云量均存在较强的年际变化特征。第一模态显著信号位于在大西洋扇区的格陵兰海–巴伦支海,低云量异常偏少,高云异常偏多,产生云辐射冷却效应,与北极放大增暖效应相互抵消,表层温度变化小。太平洋扇区的喀拉海–拉布捷夫海以及北冰洋中心高低空云量一致增加,这种云量变化特征的产生云辐射效应对该区域表层能量平衡贡献较小;第二模态显著性信号位于除了格陵兰海–巴伦支海以外的北冰洋上空,低云量异常偏多,高云异常偏少,但是中高云变化不明显。这种云量变化会产生较强的云长波辐射加热效应,增强北极放大反馈。
推荐文章
春季北极地区云量跷跷板式的趋势变化特征及其对北极放大的云反馈作用
北极
低云
中高云
跷跷板式分布
春季
云反馈
北极放大
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开发潜力评估
北极
石油资源
情景分析
开发潜力
北极放大效应原因的研究进展
北极放大
反馈机制
向极热输送
海温调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春季北极地区云量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北极放大反馈的作用
来源期刊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云量 北极放大 云辐射强迫 MV-EOF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382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菲 8 51 2.0 7.0
2 王新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0 0.0 0.0
3 王宏 宁波大学宁波市非线性海洋和大气灾害系统协同创新中心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云量
北极放大
云辐射强迫
MV-EOF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双月刊
2168-5711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43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