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亚造山带东段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多重作用,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不仅改造了地形地貌、岩石圈结构,同时也改造了软流圈分布,因此对软流圈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了揭示复杂多重构造体系下软流圈的分布特征,完成了中亚造山带东段约1800 km长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并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获得二维电性结构模型.研究发现:中亚造山带东段岩石圈内部存在多处低阻异常,地表多对应第四纪火山群或古缝合带,表明这些低阻异常与软流圈上侵有关.软流圈呈现高导特征,南部略薄,电阻率值为10~30 Ωm,北部厚度较大,电阻率值为10~0.1 Ωm,这种电性结构特征体现了中亚造山带东段软流圈南北两侧厚度、部分熔融程度的不均一性.而已有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中亚造山带软流圈东西向则呈现东厚西薄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提出软流圈与岩石圈一样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厚度、部分熔融程度也会随之变化的动力学认识.中亚造山带东段软流圈主要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体系、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和太平洋构造体系三阶段的构造事件影响,因此中亚造山带东段软流圈的南北向差异,推断为古亚洲洋闭合早于鄂霍茨克洋闭合的时限差异所致,东西向差异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
推荐文章
中亚造山带东部岩浆热液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岩浆热液矿床
同位素年龄
时空分布
中亚造山带东部
基于麦克斯韦理论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
海洋地质
麦克斯韦方程
大地电磁
仪器设计
用大地电磁频谱测量法探测煤矿区陷落柱
大地电磁频谱测量
方法原理
陷落柱
煤层
大地电磁静态位移校正研究
静态效应
静态位移校正
中值滤波法
滑动窗口平均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亚造山带东段软流圈分布特征——基于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的结果
来源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软流圈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中亚造山带东段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大兴安岭西盆地群域构造地质-地球物理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8-1158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541|P631
字数 68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38/cjg2019M005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2)
共引文献  (425)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6(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1(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3(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4(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5(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7(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软流圈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中亚造山带东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报
月刊
0001-5733
11-2074/P
16开
北京市9825信箱
2-571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8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537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