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生生不息”引申出来的“在世代之中存在”乃是“此在”存在的在先结构。“此在”与“世代”的联结,是“此在”在世存在的一个源点,由是观之,许多被海德格尔所遗漏的生存论面向将得以展现,而这恰是中国文化传统所重视的。海德格尔尽管将“此在”融入世界之中,但“此在”本真地与其他世代“共在”的样态却始终被遮蔽着。海德格尔揭示的仍是“此在”的“个体性”一面,而这种“个体”式的“此在”只是“去世代化(de-generation)”之后留下的一种残缺样式。严格来说,这种个体式的“此在”只是“生生不息”洪流中的一个环节,若局限于此,对生命的理解就不可能超越“此在”的小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生不息”与“孝”的“共世代”结构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年鉴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在世存在 中国文化传统 海德格尔 生存论 生生不息 个体性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5-337
页数 3页 分类号 B5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向晨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44 172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在世存在
中国文化传统
海德格尔
生存论
生生不息
个体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年鉴
年刊
1004-3462
11-2935/B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279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