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对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肿块型PCM及31例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测量病灶、同侧胸大肌及对侧正常乳腺腺体的平均ADC值,并计算其rADC值,即rADC1=病灶平均ADC值/同侧胸大肌平均ADC值;rADC2=病灶平均ADC值/对侧正常乳腺腺体平均ADC值;根据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数据绘制病灶的TI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肿块型PCM及乳腺癌的各项MRI表现及TIC类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平均ADC值、r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DC、rADC值的非参数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ADC、rADC值与TIC类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联合因子后,对各联合因子绘制ROC,探讨ADC、rADC联合TIC类型对肿块型PCM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肿块型PCM病灶多位于乳晕后区,形态多呈不规则形,边缘多无毛刺,常伴有导管扩张,增强扫描常呈明显强化,TIC多为Ⅰ型或Ⅱ型(90.5%).肿块型PCM的平均ADC值、平均rADC1、rADC2值分别为(1.17±0.09)×10-3 mm2/s、0.79±0.08、0.61±0.10,均高于乳腺癌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ADC值的诊断阈值为1.47×10-3 mm2/s,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7,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77.4%,rADC值诊断的灵敏度低于ADC值,但特异度较高;联合TIC类型后,ADC、rADC值的诊断效率、灵敏度均增加,除rADC1外,特异度均增加.结论 MRI平均ADC值、rADC值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联合动态增强TIC类型后,可提高诊断效率.
推荐文章
动态增强MRI联合DW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非肿块型乳腺癌
肉芽肿性乳腺炎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特殊类型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诊断价值
多中心性乳腺癌
多灶性乳腺癌
隐匿型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联合钼钯检查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乳腺肿瘤
非肿块型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乳腺钼靶
联合诊断
MRI检查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乳腺癌
乳腺炎
非哺乳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RI表观扩散系数联合动态增强TIC类型对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期刊 磁共振成像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0-53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445.2|R737.9
字数 48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5/issn.1674-8034.2019.07.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春洪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320 1630 16.0 21.0
2 马新星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27 127 6.0 10.0
3 朱默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28 90 6.0 8.0
4 杨玲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33 126 8.0 9.0
5 杨义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2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4)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磁共振成像
月刊
1674-8034
11-590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5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94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