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不同于与传统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被动窃听技术,针对物理层主动窃听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用于合法部门监听可疑用户的通信.考虑可疑发射机和合法干扰机具有多天线、可疑接收机和合法窃听者具有单天线的系统模型,在可疑通信链路增益强于窃听链路增益的情况下,通过发射干扰信号控制可疑用户的通信速率,使合法窃听者能正确解码窃听信息.分别在合法干扰机对合法窃听者有/无干扰的两种情况下,进行最优的干扰信号设计和干扰功率控制,最大化窃听速率.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合理设置干扰机位置,能有效提高窃听速率,并且所提的干扰机设计方法均取得了比现有两种基准方法更优的窃听性能.
推荐文章
基于多天线的GPS抗欺骗式干扰信号方法研究
全球定位系统
抗欺骗式干扰
多天线
增强功率
GPS一机多天线公路高边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GPS
一机多天线
高边坡
实时
监测系统
基于协方差反馈的多天线系统优化发送研究
无线通信
特征波束成型
功率分配
协方差反馈
交织
格形编码调制
多天线系统分集复用模式快速选择算法
分集
复用
信噪比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调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天线主动窃听系统的干扰机优化设计
来源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学科
关键词 主动窃听 干扰信号设计 干扰功率控制 窃听速率性能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信息安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4-25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P918.91|TP309.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734/j.issn.1001-3695.2017.07.069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广驰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6 76 5.0 7.0
2 林凡 19 20 2.0 3.0
3 崔苗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32 86 4.0 8.0
4 涂小岚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 2 1.0 1.0
5 万林青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主动窃听
干扰信号设计
干扰功率控制
窃听速率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应用研究
月刊
1001-3695
51-1196/TP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0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383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