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论文首先以苝二酸酐和二甘醇胺为原料合成得到了苝酰亚胺羟基衍生物(PBI-OH),再以PBI-OH作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了具有荧光性的含苝聚己内酯(PBI-PCL).PBI-PCL的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来确定,其光学性质采用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激发光谱(FL)来表征.随后将PBI-PCL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将其制备成纳米微球,并采用激光粒度仪对其粒径和分布进行表征.以该微球为荧光标记物,分别对L929和Hela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研究.综上,PBI-PCL是一种具有优良自荧光性能的可降解聚酯材料,其纳米微球可作为多种细胞的荧光标记物使用,有望成为一种有竞争力的荧光标记材料.
推荐文章
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的PMMA-Alq3荧光微球的制备
荧光微球
分散聚合
八羟基喹啉铝
甲基丙烯酸甲酯
氨基化二氧化硅荧光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二氧化硅
制备
有机化合物
氨基化荧光微球
不对称罗丹明衍生物
碳微球的荧光量子效应
碳微球
碳量子点
荧光量子效应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的荧光微球制备和Fe3+检测
氮掺杂碳量子点
荧光探针
荧光微球
Fe3+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含苝聚几内酯荧光微球的制备及其用于细胞荧光成像的研究
来源期刊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苝酰亚胺 聚己内酯 荧光 纳米微球 细胞成像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1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18.08
字数 33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95X.2019.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慧新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1 1.0 1.0
2 何济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1 1.0 1.0
3 王亮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7 10 2.0 3.0
4 朱灵利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苝酰亚胺
聚己内酯
荧光
纳米微球
细胞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3-095X
12-1374/N
大16开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0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3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