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哲理散文的典范之作。作者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然而选入的译文要么过于直译,要么出现了断句的错漏,要么更换了能体现作者内蕴思想的重要字词。以致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准确地理解作者用文字传达出的思想。
推荐文章
为什么婴幼儿爱问“为什么”
婴幼儿
问问题
成人回应
孩子的问题
认知发展
学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为什么我感受不到罗素的胸怀和境界——以《我为什么而活着》为例,看译文的重要性
来源期刊 启迪:教育教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译本的重要性 思想的载体 罗素 《我为什么而活着》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07.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包国安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译本的重要性
思想的载体
罗素
《我为什么而活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启迪
月刊
1009-8232
61-1476/C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号都市之门C座
12-213
出版文献量(篇)
4047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