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选择建立了4种典型森林的样地,测定了2011年生长季(5月24日-10月20日)大气降水(724.3 mm)、穿透水、干流、枯落物渗透水和主根系层(0-30 cm)土壤渗透水的无机氮(NH4+-N、NO3--N)浓度及相应通量的变化.结果 表明,在林外降水转化林下降水中,各样地林下降水携带的生长季NH4-N通量(kg/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40、华山松次生林2.37、野李子灌丛2.29、桦木次生林2.09)均明显低于林外降水(3.04),NO3--N通量(kg/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15、桦木次生林2.14、野李子灌丛2.09、华山松次生林1.92)更显著低于林外降水(4.27).整体看来,阔叶林林冠的无机氮吸附(吸收)作用稍高于针叶林.在4种森林样地的枯落物层渗透水中,无机氮浓度变化在0.68-0.88 mg/L,稍高于林冠穿透水的无机氮浓度;4个样地的枯落物渗透水的无机氮通量(kg/hm2)(野李子灌丛4.10、桦木次生林3.24、华山松次生林3.2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77)均低于林下降水.在华山松次生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主根系层(0-30 cm)土壤渗透水中,无机氮浓度均高于枯落物渗漏水;因土壤淋出作用,华山松次生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渗透水的无机氮输出通量分别为16.34kg/hm2和18.93 kg/hm2,均显著高于枯落物渗透水的输入通量.整体来看,林外降水在林地无机氮输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研究年份生长季,林冠层和枯落物层的吸附(吸收)作用使降水输入的无机氮通量明显降低,但主根系层土壤淋出作用显著增大了土壤渗透水携带的无机氮输出通量,表现为土壤层氮素流失.
推荐文章
六盘山典型森林伴随降水的总有机碳(TOC)通量变化特征
典型森林
水文过程
总有机碳
通量
宁夏贺兰山、六盘山典型森林类型土壤主要肥力特征
贺兰山
六盘山
森林土壤
剖面
肥力特征
理化性质
因子分析
六盘山森林经营现状与技术模式
森林经营
技术模式
六盘山
浅谈六盘山森林经营模式
六盘山
森林经营
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宁夏六盘山4种典型森林伴随降水的无机氮通量变化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典型森林 水文过程 无机氮 通量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51-2861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80323057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彦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117 3358 33.0 54.0
2 邢元军 19 72 5.0 7.0
3 文仕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75 642 14.0 19.0
4 杨丽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36 278 10.0 15.0
6 李振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5 31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0)
共引文献  (153)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典型森林
水文过程
无机氮
通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