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高分级[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Ⅳ~Ⅴ级]aSAH住院患者142例,均经头部CT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经头部CT血管成像或DSA确诊为颅内责任动脉瘤.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42例分为手术治疗组(65例)和保守治疗组(7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伴随症状及并发症,并进行组间比较.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临床资料包括WFNS分级、Fisher分级、瞳孔变化、脑内血肿、脑室内积血、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aSAH伴随症状包括院内再出血、症状性血管痉挛、症状性脑积水、癫痫、肺部感染;治疗相关并发症包括院外再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对手术治疗组患者进行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并对其预后不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手术治疗组年龄、脑室积血比例均小于保守治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4±9)岁比(60±12)岁,t=2.947;55.4%(36/65)比77.9%(60/77),χ2=8.175;均P<0.01];其余基线资料、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院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症状性血管痉挛、症状性脑积水、癫痫及肺部感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治疗组未并发院外再出血,保守治疗组院外再出血发生率13.0%(10/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脑梗死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组[47.7%(31/65)比19.5%(15/77),χ2=12.809;16.9%(11/65)比1.3%(1/77),χ2=11.12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手术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保守治疗组,病死率低于保守治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率:60.0%(39/65)比26.0%(20/77),χ2=16.803;病死率:27.7%(18/65)比70.1%(54/77),χ2=25.396;均P<0.01].(4)高分级aSAH患者手术治疗组中,预后良好者年龄、瞳孔变化比例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2±7)岁比(58±8)岁,t=2.537;28.2%(11/39)比57.7%(15/26),χ2=5.652;7.7%(3/39)比30.8%(8/26);均P<0.05];不同预后患者其余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以手术治疗患者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将年龄(由低到高)及瞳孔变化(有或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高分级aSAH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7,95%CI:1.006~1.147,P<0.05).结论 相较于保守治疗,高分级aSAH患者行手术治疗在防止院外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方面具有优势,可能增加脑梗死、颅内感染的风险,但总体预后较好.高龄是导致高分级aSAH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