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生代辽东湾坳陷处于伸展和走滑作用的共同控制之下,二者强弱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复杂的叠加、配比关系,本文利用平衡剖面方法,选取了不同地区垂直和平行于主干断裂的两个方向地质剖面进行了平衡剖面的恢复和伸展率的计算,进而探讨了辽东湾坳陷新生代各演化阶段伸展、走滑作用的叠加配比关系,结果表明:始新统孔店组—渐新统沙河街组四段、三段沉积期,辽东湾坳陷以伸展作用为主,走滑作用相对较弱;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期表现为弱伸展、弱走滑;渐新统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强走滑、弱伸展,辽中—辽东地区走滑作用强于辽西地区,而伸展作用辽西强于辽中—辽东地区;新近纪—第四纪,辽东湾坳陷伸展和走滑作用均相对较弱,整体拗陷.不同时期伸展和走滑作用的叠加、配比关系控制了辽东湾坳陷构造格局、构造样式的时空差异.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适用于中国东部多数伸展和走滑作用共同控制的盆地类型,尤其针对主走滑断裂附近发育相当数量走滑派生次级断裂的情况结果更为准确.
推荐文章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辽东湾坳陷
构造特征
断裂
盆地结构
构造演化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改造作用及演化
后期改造
右旋走滑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辽东湾坳陷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走滑断裂体系及其成因
辽东湾坳陷
新生代
郯庐断裂
走滑量
差异构造演化
辽东凸起
物理模拟
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走滑量的估算
走滑断裂
走滑位移量
物理模拟实验
辽东湾坳陷
郯庐断裂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平衡剖面方法在伸展、走滑作用叠加、 配比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以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为例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伸展、走滑作用 叠加、配比关系 平衡剖面 辽东湾坳陷 新生代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01-1514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79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9.06.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95)
共引文献  (771)
参考文献  (6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8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8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5(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0)
1996(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7(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0)
19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3)
2001(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3)
2002(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3(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4(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1)
2005(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6(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2)
2007(5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3)
2008(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5)
2009(6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6)
2010(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2(6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13(5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4(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5(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6(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7(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8(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伸展、走滑作用
叠加、配比关系
平衡剖面
辽东湾坳陷
新生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