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化学动力学分析软件CHEMKIN中的WSR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首次将NO排放考虑至分区标准,确定了MILD燃烧区的温度上限,对CH4在WSR反应器中的燃烧分区进行了重构,进一步明确MILD燃烧区;其次研究了不同当量比和稀释介质(H2O、CO2)对燃烧特性和分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2/N2气氛中,以NO排放确定温度上限(i up*nT)后,CH4只能在低氧浓度下实现MILD燃烧.适当增加或减小当量比可提高MILD燃烧的氧浓度上限(2up*OX)和i up*nT.H2O和CO2的稀释介质都可减小HTC区,增大MILD区,并提高MILD燃烧的氧浓度上限和温度上限,且CO2作用更显著.原因在于H2O和CO2的稀释介质会影响燃料的自燃温度和熄火温度,并且均可降低反应器温度,使得反应器温升降低,NO排放相对减少.
推荐文章
不同背压下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燃烧特性研究
低热值气体
多孔介质
燃烧
不同背压
冷态
热态
当量比
污染物排放
摩阻系数
SOFC
双级燃料反应器的煤化学链燃烧特性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反应器
双级燃料反应器
煤燃烧
气化介质
基于双级燃料反应器的污泥化学链燃烧特性
双级燃料反应器
化学链燃烧
污泥
流化床
CO2捕集
废物处理
高负荷条件下膜反应器污水处理实验研究
膜反应器
悬浮填料
微滤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WSR反应器不同稀释介质条件下MILD燃烧分区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燃烧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MILD燃烧分区 氧浓度上限 温度上限 NO排放 稀释介质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2-500
页数 9页 分类号 TK11
字数 66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15/rskxjs.R2019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豪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44 650 14.0 25.0
2 涂垚杰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3 9 1.0 3.0
3 谢逸豪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2 3 1.0 1.0
4 栾聪聪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ILD燃烧分区
氧浓度上限
温度上限
NO排放
稀释介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燃烧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006-8740
12-1240/TK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校内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16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