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CO2排放过量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进行朗肯循环发电和液化CO2的新工艺流程.流程1在常规朗肯循环的基础上增加了再热循环和回热循环;流程2在保证预冷和液化CO2所需冷能不变的情况下,在流程1的基础上集成了氮气液化系统,目的是降低蒸发器内冷热物流的品位差,提高蒸发器的火用效率.分析了烟气温度、循环工质压力和流量对流程比功和火用效率的影响.模拟计算得到,流程1、流程2的火用效率分别可达到49.70% 和49.80%,对应比功分别为237.70 kJ/kg LNG和235.20 kJ/kg LNG,CO2的液化率为0.60 kg/kg LNG.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计算,证明新流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推荐文章
基于CO2循环的低碳高效白云石煅烧新工艺
二氧化碳
循环
白云石
煅烧
热解
反应动力学
利用烟气废热的LiBr制冷液化粗CO2节能新工艺
碳捕集
CO2液化
低温废热
吸收式制冷
优化设计
利用LNG冷能与工业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复合系统优化分析
有机朗肯循环
回收
液化天然气
热力学
热经济性
以液化天然气为冷源的超临界CO2-跨临界CO2冷电联供系统
低温余热回收
超临界CO2循环
跨临界CO2循环
液化天然气
冷电联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LNG冷能用于朗肯循环和CO2液化新工艺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关键词 LNG冷能 液化CO2 朗肯循环 火用效率 敏感性分析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天然气及其凝液的利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9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42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19.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伊婕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0 4 1.0 1.0
2 张引弟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1 54 4.0 7.0
3 刘梅梅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3 0 0.0 0.0
4 薛鹏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6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LNG冷能
液化CO2
朗肯循环
火用效率
敏感性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