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为了提高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SCO2循环)的低温余热回收效率,采用跨临界CO2循环(TCO2循环)作为底循环对再压缩式SCO2循环进行余热回收,并采用液化天然气(LNG)为冷源对工质进行冷凝,建立了以LNG为冷源的再压缩式SCO2-TCO2冷电联供系统,以同时输出电量和制冷量.对系统进行(火用)分析比较,并研究了关键热力参数对系统净输出功率、制冷量、系统热效率和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LNG作为冷源,降低了TCO2循环的冷凝温度,提高了低温回收热效率,系统的热效率(动力)在给定的条件下达到54.47%;提高LNG的入口温度,可以减小系统(火用)损;高温回热器换热效率增加,系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均增加;SCO2透平膨胀比增加,系统热效率降低,但(火用)效率增加;TCO2透平进口压力升高,系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均呈现先减小再升高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冷凝温度升高,系统热效率降低,但(火用)效率先减小后增加.
推荐文章
一种新型跨临界CO2冷电联供系统热力分析
跨临界二氧化碳
再压缩循环
喷射制冷
冷电联供
冷热联供跨临界CO2热泵的研究进展
跨临界CO2循环
实验研究
应用
基于SOFC/GT和跨临界CO2动力/制冷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
冷热电联供
SOFC/GT
跨临界CO2循环
制冷循环
CO2的埋存与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相行为
气藏
二氧化碳
埋存
提高天然气采收率
深度
相态
超临界二氧化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液化天然气为冷源的超临界CO2-跨临界CO2冷电联供系统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低温余热回收 超临界CO2循环 跨临界CO2循环 液化天然气 冷电联产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2,14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509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义平 西安交通大学叶轮机械研究所 68 902 15.0 27.0
2 杨翼 西安交通大学叶轮机械研究所 2 4 1.0 2.0
3 王旭荣 西安交通大学叶轮机械研究所 5 22 4.0 4.0
4 吴毅 西安交通大学叶轮机械研究所 4 5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6)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温余热回收
超临界CO2循环
跨临界CO2循环
液化天然气
冷电联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