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论》第73条强调了鉴别诊断的意义,看似以“渴”与“不渴”的证候来鉴别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证,实则蕴含着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鉴别诊断思维,从病位、证候、方药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疾病.五苓散适用于有具体的脱水史,可明确诊断病位在三焦,证候并见上、下二焦证候的患者;茯苓甘草汤适用于素体胃阳虚弱,可明确诊断病位在中焦脾胃,证候未见上、下二焦证候的患者.当临床不能明确区分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时,可先予五苓散以试探之,若“汗出”与“渴”同时出现,则选用五苓散;若不同时出现,或者出现“不渴”时,选取茯苓甘草汤.
推荐文章
《伤寒论》第36条之我见
伤寒论
36条
讨论
《伤寒论》第28条之我见
桂枝汤
水饮
《伤寒论》
论《伤寒论》第29条、第30条
《伤寒论》
第29条
第30条
甘草干姜汤
调胃承气汤
张仲景
《伤寒论》304条之我见
《伤寒论》
304条
临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寒论》第73条之我见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论》第73条 五苓散证 茯苓甘草汤证 方证鉴别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99-230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9.11.5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孟庆鸿 2 1 1.0 1.0
2 曾丽蓉 5 5 1.0 2.0
3 李明峰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第73条
五苓散证
茯苓甘草汤证
方证鉴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