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不同轴压比对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影响,本文应用有限元软件对该种剪力墙进行了拟静力仿真模拟实验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越大,剪力墙的水平承载力越大,但是耗能能力和延性有所下降,轴压比每增加0.1,屈服荷载提高13.2%、峰值荷载提高15.3%,延性系数下降10%;剪力墙在破坏阶段前,轴压比越小,剪力墙的初始刚度越小,刚度退化速度也越快;在实际工程中设计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时,轴压比不宜超过0.4,尽量选用轻型楼盖以降低组合剪力墙的轴压比,可将该结构应用于小高层建筑中.
推荐文章
低轴压比半装配式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半装配式结构
单排配筋剪力墙
再生混凝土
墩头钢筋
灌浆连接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填充墙对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预制混凝土
联肢墙
填充墙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预应力约束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减震性能研究
预应力
装配式
变刚度减震
时程分析
半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
半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滞回性能
位移延性
耗能能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轴压比下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的滞回性能
来源期刊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装配式 再生混凝土 有限元 剪力墙 滞回性能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土木与建筑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4,4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U375
字数 41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59X.2019.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艳 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43 237 8.0 14.0
3 肖永 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12 21 3.0 4.0
5 袁朝庆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9 65 5.0 7.0
9 张瀚天 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8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21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装配式
再生混凝土
有限元
剪力墙
滞回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159X
51-1686/N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613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