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为了探究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工作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内在作用机理及系统能效提升方法,建立了该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应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流程仿真,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学特性分析,并深入研究了液态空气储能压力对系统各单元及系统能效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较高品位的压缩余热和较小的循环空气流量可有效提升系统余热再利用率,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当储能压力由0.86 MPa提升至1.67 MPa时,系统压缩热的品位得以提升,膨胀机级间再热温度由114℃提升至160℃,同时可降低循环空气流量约0.5%,使得压缩机耗功降低,同时膨胀机输出总功增加,系统效率由31.61%提升至42.54%;储能压力的提升有利于降低低温储罐漏热,并减少制冷膨胀机出口带液量,可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
推荐文章
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喷水量研究
压缩空气储能
等温压缩
储热
饱和水蒸气分压
10MW全回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分析
全回热压缩空气储能
回热换热器
电回转效率
分析
300 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站用电负荷分类及供电方案研究
300 MW级压缩空气储能
站用电
负荷分类
供电方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储能压力对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液态压缩空气储能 储能压力 热力学特性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
页数 9页 分类号 TK0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91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迎文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41 204 8.0 13.0
2 何雅玲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36 2427 25.0 42.0
3 王维萌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4 0 0.0 0.0
4 刘青山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 0 0.0 0.0
5 葛俊 5 3 1.0 1.0
6 黄葆华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1)
共引文献  (541)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液态压缩空气储能
储能压力
热力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