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列斐伏尔在1968年到1974年的一系列文本中,讨论和区分了在法语意义上的“城市”(ville)与“都市”(urbain)。在他看来,城市是历史的主体,是具体的、实践的、历史的存在,而都市则是一种形式,是全部社会生活要素的相遇和集中。列斐伏尔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发现了城市以及城乡关系对于社会历史解释的重要性,而他在《都市革命》一书中,运用一种“形式逻辑与内容的辩证法”,把西方城市的历史与社会都市化过程联系在一起。将城市与都市的研究最终统一于空间的研究,成为“空间的历史”解释的一部分,但是这种理论在亚洲依然存在空缺,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国城市的历史、都市社会的特殊形态出发去寻找理论的答案。
推荐文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从哈贝马斯与列斐伏尔谈起
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性批判
列斐伏尔
哈贝马斯
人类文明新形态
列斐伏尔的"异化"概念
异化
日常生活批判
文化革命
列斐伏尔
论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
价值评价
保护发展
文化传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历史的主体”与“集中的形式”:列斐伏尔论城市与都市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列斐伏尔 城市 都市 历史主体 集中性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8
页数 13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劲超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列斐伏尔
城市
都市
历史主体
集中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