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进行了对上海的“再造”过程。50年代初期和中后期,中国电影对于上海的建构经历了转变。如果说5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曾尝试规避对上海都市进行直接的视觉呈现,以此服务于工业城市的崛起。那么5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完成了另一次上海的再造。这次再造过程极大凸显了老上海的都市文化,将新上海建构为一个不断受到老上海扰乱的生产性城市。因此,我们似乎有必要与都市现代性研究的主流观点进行商榷,这些观点认为,新中国压抑了上海都市现代性,成为梦魇。但事实上,这种包含内在博弈的上海正是新中国成功的建构物,通过这种方式,彼时的现实矛盾得到有效疏解,也为80年代以后上海的再度崛起提供了意料之外的合法性。
推荐文章
中国电影类型化电影发展研究
中国电影
类型化
发展
20世纪50年代工业建设"156项工程"研究
中国
156项工程
工业化
技术转移
苏联援建
浅谈中国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研究
浪漫主义
抒情性
个人主义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热点问题探析
中苏同盟
苏共二十大
领袖性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再造上海: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都市建构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新上海 视觉呈现 国家与地方 生产性城市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129
页数 16页 分类号 J9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玥阳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28 3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上海
视觉呈现
国家与地方
生产性城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