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间作模式对坡耕地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响应,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模拟试验,设置不同种植模式(单作玉米、玉米/大豆间作、单作大豆)和不同菌根处理(抑菌(喷施苯菌灵)、未抑菌)进行研究.根据2017年6—9月采集的6次径流水样,分析比较菌根与间作复合处理下径流氮形态变化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6次取样时间内,地表径流总氮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硝态氮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铵态氮浓度则表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并趋于平缓.所有复合处理中,间作-未抑菌处理的径流总氮浓度最低,较单作玉米-抑菌与单作大豆-抑菌处理显著降低35.0%和42.1%.无论何种种植模式,未抑菌处理的径流硝态氮浓度均明显低于抑菌处理,其中间作-未抑菌处理的径流硝态氮浓度较抑菌处理下的单作玉米与单作大豆处理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6.2%和33.9%.无论是否抑菌,间作处理的径流铵态氮浓度均低于单作玉米与单作大豆处理,间作-未抑菌处理下其浓度最低,较单作玉米-抑菌与单作大豆-抑菌处理明显降低34.8%和28.2%.由此可见,土著AMF与玉米/大豆间作对径流氮流失具有一定的协同削减潜力.
推荐文章
玉米||大豆间作对AMF时空变化的影响
玉米
大豆间作
丛枝菌根真菌
侵染率
球囊霉素
孢子
间作作物菌根菌丝对红壤磷形态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AMF)
间作
玉米
大豆
磷形态
磷吸收
土壤有效磷
减量施氮与间作模式对甜玉米AMF侵染和大豆结瘤及作物氮磷吸收的影响
减量施氮
甜玉米
菜用大豆间作
氮吸收
磷吸收
根瘤菌
丛枝菌根真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土著AMF与玉米/大豆间作对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响应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著丛枝菌根真菌 间作 红壤 氮形态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7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57.4
字数 68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9.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乃明 186 3575 32.0 54.0
5 岳献荣 23 79 5.0 7.0
6 张丽 16 63 5.0 7.0
8 李婷 5 1 1.0 1.0
10 李朝丽 10 85 4.0 9.0
15 刀博福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2)
共引文献  (709)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2(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3(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4(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5(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6(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7(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8(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10(5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1(5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12(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3(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4(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5(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6(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14)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著丛枝菌根真菌
间作
红壤
氮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