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分别预防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2016年笔者医院收治的380例血液病患者在粒缺期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观察IFI的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伏立康唑组(n=114)的IFI发生率为7.0%,明显低于非伏立康唑组(n=266)的真菌感染率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伏立康唑组和非伏立康唑组的总不良事件(AE)发生率分别为13.2%和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4).而且Kaplan-Meier分析显示,伏立康唑组IFIs的累积发生率低于非伏立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5).结论 伏立康唑用于恶性血液病粒缺期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推荐文章
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治疗药物监测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真菌感染
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新药伏立康唑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
伏立康唑
药物动力学
临床实验
曲霉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曲霉菌
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
Cyp51
Cdr1B
串联重复
三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对比
伊曲康唑
特比奈芬
氟康唑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唑类抗真菌药进行真菌预防治疗的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 真菌预防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4
字数 30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19.06.03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236)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侵袭性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
真菌预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3-548X
11-545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2-59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35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