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能源桩集地源热泵换热管路于建筑桩基内并实现浅层地热能的利用,是受热-力耦合作用的新型桩基技术,但现有的理论分析方法未能全面揭示温度-荷载耦合对能源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基于摩擦型单桩弹性有限元模型,本文将桩身温度变化引起的附加温度应力简化为桩身内力,并叠加桩顶荷载作用的轴向应力开展桩单元受力平衡分析,结合桩顶约束条件,建立了能源桩热-力半耦合弹性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能源桩现场实测数据和已有的能源桩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能源桩弹性理论方法能较好地反映热-力半耦合作用下能源桩的承载性能和荷载传递规律.
推荐文章
基于Poulos弹性理论的被动桩改进算法
Poulos弹性理论
层状地基
Mindlin解
被动桩
耦合弹性支承的齿轮传动系统性能分析方法
弹性支承
等效
耦合关系
齿轮有限元接触分析
传动误差
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
聚变-裂变混合堆
次临界能源包层
有限元
热分析
热-力耦合分析
基于多孔介质热弹性理论的井壁诱导缝成因
诱导缝
多孔介质
温度
耦合
井壁稳定
井周周向有效应力
钻井液封堵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能源桩热-力半耦合弹性理论分析方法
来源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能源桩 弹性理论 热-力半耦合 荷载传递 有限元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128
页数 8页 分类号 TU473
字数 53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627.2019.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刚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38 394 11.0 19.0
2 宋著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7 4 1.0 1.0
3 徐新丽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 3 1.0 1.0
4 路宏伟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4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能源桩
弹性理论
热-力半耦合
荷载传递
有限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7627
32-1670/N
大16开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43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