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为了分析相邻颗粒的接触模式对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数值分析了3种不同的接触模式下有序堆积球床堆的有效导热系数.首先采用间隙模型分析了不考虑接触导热下的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然后采用面接触和短圆柱模型分析了考虑接触导热下的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最后分析了不同温度下接触模式对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接触导热时,间隙模型下的球床堆计算结果与ZS关联式吻合很好.当考虑接触导热时,由于受网格质量限制,面接触计算模型的接触半径较大,因此计算的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与ZSK关联式的结果相比误差较大;采用短圆柱接触模式计算发现,接触半径越小,计算得到的结果与ZSK关联式的结果吻合越好,因此在网格生成质量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较小接触半径的短圆柱接触计算模型.同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接触模式对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减弱.
推荐文章
颗粒堆积床接触导热的数值分离和分析
堆积床
有效导热系数
接触导热
固体-流体导热系数比
考虑热辐射效应的泡沫金属有效导热系数数值分析
泡沫金属
有效导热系数
热辐射
数值模拟
炼镁用预制球团填充层的有效导热系数研究
有效导热系数
预制球团
皮江法
镁冶金
开裂混凝土有效导热系数的细观数值研究
混凝土
有效导热系数
细观尺度
裂纹
有限单元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接触模式对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影响的数值分析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球床堆 有效导热系数 接触导热 接触模式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1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907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波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 133 5.0 11.0
2 马在勇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3 1.0 1.0
3 步珊珊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3 1.0 1.0
4 张卢腾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1 1.0 1.0
5 孙皖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3 1.0 1.0
6 田兴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球床堆
有效导热系数
接触导热
接触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