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摘要:
利用硬件和软件协同的设计技术来进一步提高粗粒度可重构加速器在处理循环时的编译时间与面积效率(单位面积的性能).在硬件方面将处理单元内部的寄存器堆结构优化,用旁路互联的方式替代.软件方面基于这种结构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循环映射算法.该算法相对于同期的研究算法,极大的缩小了搜索最优解决方案的空间.利用前向贪婪和反向回溯迭代运行,可以获得快速而又稳定的编译时间,同时保证了接近最优解的性能.在上述硬件与软件协同的解决方案下,架构的面积与计算效率得到了提升.实验数据显示,将本文的编译框架与最新技术比较,编译速度可提升1955倍,面积效率提升到1.36倍.
推荐文章
多层异构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的编译器后端设计
可重构处理器
编译器后端
配置信息
典型可重构架构的算法映射分析
可重构架构
粗粒度
多粒度
计算密集型
I/O 密集型
算法映射
基于模板的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编译环境设计
可重构处理器
编译环境
编译器
模板
标注
异构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的自动任务编译器框架设计
粗粒度
可重构处理器
并行性
编程语言
编译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快速高效的粗粒度可重构架构编译框架
来源期刊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学科
关键词 粗粒度可重构架构 面积高效 映射算法 回溯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8,5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P3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82 249 9.0 12.0
2 绳伟光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14 80 3.0 8.0
3 王琴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74 297 11.0 16.0
4 尹文志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1 1 1.0 1.0
5 赵仲元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9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粗粒度可重构架构
面积高效
映射算法
回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月刊
1000-7180
61-1123/TN
大16开
197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2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906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