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设计了马氏体起始相变温度(Ms)以上和以下2个不同温度等温淬火试验,结合热膨胀仪、扫描电镜显微组织、X光衍射和拉伸试验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对比于Ms以上温度等温淬火试验,Ms以下等温淬火对中碳贝氏体钢相变、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相变可以发生在Ms温度以下,且其相变动力学被明显促进.相比于Ms以上温度等温淬火,M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虽然可以加速相变动力学,但导致强度和伸长率下降,因此降低了最终的力学性能.这主要是因为M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试样组织内部出现了大量的回火无热马氏体(AM)和少量的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RA).因此,M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未必优于Ms温度以上等温处理后组织性能,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成分和工艺.
推荐文章
65Mn钢弹垫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
弹垫
贝氏体
热处理
等温淬火
低碳贝氏体钢HQ785淬火工艺研究
低碳贝氏体钢
淬火温度
力学性能
金相组织
直接淬火低碳贝氏体钢的回火组织与力学性能
回火温度
低碳贝氏体
直接淬火
弹垫的硝盐贝氏体等温淬火
弹垫
贝氏体等温淬火
硝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s以下温度等温淬火对中碳贝氏体钢相变和性能影响
来源期刊 钢铁研究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马氏体起始相变温度 相变 组织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8-474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802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浩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7 155 7.0 10.0
2 徐光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6 487 12.0 16.0
3 胡海江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 38 3.0 6.0
4 陈光辉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1 1.0 1.0
5 田俊羽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氏体起始相变温度
相变
组织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钢铁研究学报
月刊
1001-0963
11-2133/TF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80-259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9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75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