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正念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12月我院心理科抑郁症住院患者86例,按照住院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念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正念水平(FFMQ评分)、病耻感(SSPM)、应对方式(CSQ)、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干预结束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抑郁症状(HAMD-17评分).结果:①正念水平:干预前两组FFM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FM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t=5.625,5.146,4.582,7.339,7.155,12.306;P<0.05);②病耻感:干预前两组SSPM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SPM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6.270,-5.835,-2.128,-6.836;P<0.05);③应对方式:干预前两组CSQ各因子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幻想、合理化评分比较仍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解决问题(t =4.485)及求助(t=3.562)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t=-2.301)、自责(t=-6.04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自我效能感: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t=5.889,P<0.05);⑤治疗依从性;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3.02%高于对照组76.74%(x2 =4.441,P<0.05);⑥抑郁症状:干预前两组HAMD-17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结束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HAMD-17中除体质量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f=-10.508,-18.739,-6.905,-7.541,-13.701;P<0.05).结论:正念干预有利于提高抑郁症正念水平,降低病耻感,改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及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抑郁症状缓解.
推荐文章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
认知疗法
抑郁症
病耻感
应对方式
精神病学
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抑郁症患者
病耻感
应对方式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分析
认知行为
抑郁症
病耻感
应对方式
影响效果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
认知疗法
抑郁症
病耻感
应对方式
精神病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念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抑郁症 正念干预 病耻感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感 治疗依从性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精神卫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4-48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95.5
字数 52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42/j.cnki.cjhp.2019.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国强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15 147 6.0 12.0
2 裴建琴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12 50 4.0 7.0
3 许玉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15 131 6.0 11.0
4 李建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31 123 6.0 9.0
5 王晓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14 51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1)
共引文献  (528)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4(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5(6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7)
2016(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7(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抑郁症
正念干预
病耻感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感
治疗依从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月刊
1005-1252
11-5257/R
大16开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花园 505-9-201 信箱
18-285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330
总下载数(次)
69
总被引数(次)
1059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