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土保持研究       
摘要: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因其广泛分布的石漠化和较强的石漠化风险,一直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与社会贫困区,也是我国生态恢复与精准扶贫的攻坚区域.土壤障碍和人类不合理活动是该区石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评价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既是综合防治该区生态退化的基础,也是持续利用该区有限土壤资源,提升农户土地收入的前提.以桂西北典型峰丛洼地农作与生态恢复区——广西果化岩溶生态研究基地(建设于2001年初)为研究区,研究了火龙果(HLG,相当于免耕)、玉米(YMD,相当于翻耕)、甘蔗种植(GZD,相当于垄作+枝叶覆盖还田)3种耕作模式下的土壤结构性质,并将其与退耕还林恢复模式(LD)进行了对比,以评价不同耕作模式的土壤结构效应.结果 表明:4种模式下土壤结构差异明显,与LD相比,3种耕作模式显著降低了湿筛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尤以YMD为甚,其>10 mm含量为17.99%,而LD的高达85.36%,相同的趋势同样体现在干筛土壤团聚体含量方面,HLG,YMD,GZD,LD>10 mm含量分别为57.78%,9.29%,28.07%,59.55%;各地类下干筛、湿筛的平均重量直径与几何平均直径变化趋势与含量趋势一致,均以LD最高,YMD最低;土壤质地方面,四者0.01~2,2~20,20~2 000 μm含量大小顺序分别为YMD> LD>HLG> GZD,LD> HLG> YMD> GZD,GZD>H LG> LD> YMD;同时,耕作强度较为强烈的YMD增加了土壤容重,并减少了土壤孔隙度.本研究认为火龙果种植具有较好的土壤结构保持效应,相当于一种保护性耕作,加之其较高的经济效益,适于在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推广种植.
推荐文章
桂西北峰丛洼地农作区土壤真菌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响应
峰丛洼地
农作区
耕作模式
土壤真菌多样性
土壤真菌功能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土壤脲酶活性
喀斯特
峰丛洼地
土壤脲酶活性
植被演替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土壤有机碳
碳组分
惰性碳指数
植被恢复
喀斯特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表层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特征
喀斯特峰丛洼地
土壤养分
植被演替
地貌部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桂西北峰丛洼地土壤结构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响应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土壤结构 耕作模式 保护性耕作 峰丛洼地 农作区 桂西北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2,48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52.4|S152.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9)
共引文献  (1063)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3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8(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结构
耕作模式
保护性耕作
峰丛洼地
农作区
桂西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研究
双月刊
1005-3409
61-1272/P
大16开
198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885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