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及光温资源变化对双季稻气象产量的影响,以安徽省沿江地区19个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7个双季稻主产市县1961—2006年早稻和晚稻产量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早稻、晚稻、双季稻生长季光热资源和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光热资源变化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7年安徽省沿江地区早稻、晚稻和双季稻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平均每10 a降幅分别为30.5 MJ·m-2、69.8 MJ·m-2和86.6 MJ·m-2;≥10℃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39.1℃·d、24.4℃·d和14.7℃·d.早稻、晚稻、双季稻光能和热量利用效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其中光能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0.040%·(10a)-1、0.103%·(10a)-1和0.083%·(10a)-1,热量利用效率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0.141 kg·℃-1·d-1·hm-2、0.39 kg·℃-1·d-1·hm-2和0.315 kg·℃-1·d-1·hm-2;早稻、晚稻和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主要源于其产量的大幅提升.太阳总辐射、≥10℃积温与早稻气象产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正相关;晚稻气象产量与太阳总辐射呈显著(P<0.05)正相关,但与≥10℃积温相关性不显著(P>0.05).太阳总辐射是影响早稻和晚稻气象产量的主要因子,≥10℃积温为次要因子;光热资源变化对早稻气象产量的影响较晚稻更为明显.在太阳总辐射减少、≥10℃积温增加趋势下,可通过选择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采用薄膜育秧或温室育秧方式,增加早稻生长季积温,适当延长晚稻生育期等途径,提高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稻周年产量的高产稳产.
推荐文章
安徽沿江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研究
紫云英
品种
产量
养分积累量
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
湖南省
双季稻
潜在产量
产量差
时空分布特征
安徽省梅雨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梅雨特征
水稻
产量
安徽
安徽省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应对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水稻生产
安徽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变化特征及对气象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安徽 双季稻 光热资源 利用效率 产量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94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S1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0/j.cnki.cjea.18086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阮新民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31 343 10.0 18.0
2 岳伟 6 8 2.0 2.0
3 陈金华 12 36 4.0 5.0
4 王珍 3 1 1.0 1.0
5 陈曦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6)
共引文献  (529)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5(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6(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9(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1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5)
2011(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2(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3(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4(30)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安徽
双季稻
光热资源
利用效率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