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缓控释肥料应用于我国水稻生产中, 对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研究以连续在湖南进行6年(2013—2018年)的双季稻控释尿素施用试验为研究平台, 分析控释尿素施用下环洞庭湖区早晚稻主要生育期地上部氮素累积、氮素阶段吸收速率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探究控释尿素减施对水稻持续稳产增产的原因。结果表明: 早稻各施氮处理均有1次明显的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峰值, 控释尿素(controlled-release urea, CRU)处理氮素吸收相对延后, 氮素累积主要在幼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阶段, 占生育期总量的35.31%~42.33%, 其次为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至乳熟期。晚稻于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至乳熟期出现2次明显的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峰值, 均以1.0 CRU (等氮量控释尿素)处理峰值最高; 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至乳熟期水稻大量吸收氮素, 累积增量分别占35.92%~40.52%和23.05%~24.58%。控释尿素还能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 早晚稻分别以0.9 CRU (控释尿素减氮10%)和0.8 CRU (控释尿素减氮20%)处理最佳, 控释尿素减施的晚稻增产效果优于早稻, 且显著提高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CRU处理早晚稻产量与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乳熟期、腊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且晚稻产量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 早晚稻幼穗分化始期氮素累积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 氮肥偏生产力与早稻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乳熟期和腊熟期氮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与晚稻抽穗期氮素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 控释尿素施用使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地上部氮素累积后延, 有利于后期生殖生长及籽粒结实, 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合双季稻吸氮特征和籽粒产量, 建议环洞庭湖区早稻采用释放期较短的控释尿素或配合速效氮肥施用, 进一步实现增产。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控释尿素对环洞庭湖区双季稻吸氮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双季稻 吸氮特征 产量
年,卷(期) 2021,(4)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1-700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21.0203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控释尿素
双季稻
吸氮特征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