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结肠镜辅助手套通路经肛微创手术(CA?TAMIS?GP)治疗早期直肠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3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评估为直径≤4.0 cm的早期直肠肿瘤(病变局限于黏膜层的直肠腺瘤)患者67例.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均为良性肿瘤,距肛缘距离在4~20 cm之间.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CA?TAMIS?GP治疗(手套通路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55.6±11.2)岁,肿瘤大小(3.3±0.4)cm;另一组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2.9±12.3)岁,肿瘤大小(3.4±0.5)cm;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均P>0.05).手套通路组的具体方法为:将6号外科橡胶手套袖套穿过扩肛器,并反折手套口将其固定于扩肛器上.充分扩肛后将扩肛器置入肛内,留指套端在肛门外,将袖套口及扩肛器缝合固定于肛周,建立气密性良好的手套通路;将超声刀、无损伤肠钳及连接主机平台和电动负压吸引的结肠镜镜头分别伸入3个指套内,并用橡皮筋及丝线固定;应用肠钳、超声刀等腹腔镜器械通过牵拉、抓取、切除、电凝、缝合等操作完成直肠病变切除.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A?TAMIS?GP与ESD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费用等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切除层面均至黏膜下层,切缘均阴性.两组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套通路组手术时间低于ESD组[(49.5±14.6)min比(66.1±17.6)min,t=-4.235,P<0.001];术中出血量也均低于ESD组[(4.2±1.6)ml比(6.2±2.1)ml,t=-4.34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ESD组比较,手套通路组术后出现肛门轻度疼痛或不适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8%(6/32)比2.9%(1/35),P=0.048];手套通路组3例发生术后便血,发生率低于ESD组[9.4%(3/32)比20.0%(7/35),P=0.3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套通路组耗材费用(1 586.9±204.4)元,低于ESD组耗材费用(7 694.4±1 123.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80,P<0.001).术后随访6~36个月,手套通路组未出现术后复发或远期并发症,ESD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结肠镜辅助手套通路经肛微创手术是治疗直肠早期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并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同时也扩宽了结肠镜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