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面对手机、移动互联网及各类数字应用在中国社会各个群体的日益渗透,儿童及青少年的新媒介使用又一次引发广泛的道德恐慌和社会焦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媒介技术变革往往引发类似的担忧."媒介有害论"的支持者更关注特定媒介内容对身处弱势地位的儿童可能造成的种种伤害;"媒介有益论"则重视新的技术连接对儿童社会化带来的机遇与潜力.两种看似冲突的观点背后却隐藏着类似的"儿童观",体现一种成人权力视角解读并规范技术与儿童关系的努力.在替代性的儿童观看来,这种观点并未厘清关系的实质,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定位更本质地影响"儿童的未来".本文从社会建构的视角出发,梳理了针对这一议题的两类主要话语框架,认为考察新媒介技术及其社会后果时,对自身及他人关系的反思不应缺位.
推荐文章
媒介技术变迁视角下的教材概念演变研究
教材定义
概念史
媒介技术
概念演变
媒介变革
儿童观的现代困境与出路
儿童观
困境
出路
编辑出版方式与高等教育发展 ——媒介变迁理论的视角
传统媒介
电子媒介
编辑出版
高等教育发展
革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媒介技术与儿童观变迁
来源期刊 今日科苑 学科
关键词 媒介技术 儿童观 大众化 道德恐慌 儿童危机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科学与社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82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606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楚亚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10 30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媒介技术
儿童观
大众化
道德恐慌
儿童危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今日科苑
月刊
1671-4342
11-4764/N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慧忠北里222号
18-267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