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室间隔缺损(VSD)致主动脉瓣脱垂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手术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变化并分析患者手术治疗预后情况.方法 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于2011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间进行手术治疗的VSD所致主动脉瓣脱垂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及心脏超声参数,获取VSD的位置及大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瓣膜返流情况,并对手术情况进行汇总,对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再次手术)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位年龄9岁,年龄1~54岁,男性比例71.4%,NYHA分级Ⅰ~Ⅱ患者占80.9%,Ⅲ级患者占19.1%.心脏超声结果:中或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占42.9%(9例);VSD:6例(29%)膜周部缺损,15例(71%)为漏斗部缺损,其中干下型占52%,嵴内型占19%,大小中位数为11 mm.手术情况:6例患者进行主动脉瓣人工瓣置换术,2例患者进行主动脉瓣成形术,有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二尖瓣人工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术.研究对象术后左心室大小均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无或者轻度返流者相比,中重度返流者年龄偏大、左室内径大、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更长(P均<0.05),但通过体表面积校正的左室内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有一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余半年随访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室间隔缺损所致主动脉瓣脱垂患者中以漏斗部缺损最为常见,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较好,但在本研究中出现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者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辅助通气时间均较长,提示在未出现主动脉瓣返流前进行VSD手术对于这部分患者很重要.
推荐文章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外科治疗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主动脉瓣成形术
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预后
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附52例报告)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经主动脉切口修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瓣置换13例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窦瘤
主动脉瓣置换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室间隔缺损致主动脉瓣脱垂患者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心脏超声 左室舒张末内径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9-110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2.52
字数 45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055.2019.09.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磊 北京京西医院保健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心脏超声
左室舒张末内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月刊
1674-4055
11-5719/R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07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