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物理隔离网络的电磁攻击手段,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与外部互联网的隐蔽连接通道.近年来跨越物理隔离网络的方法和工具被陆续公开,相应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手段也逐步被国内外安全团队提出.掌握漏洞才能掌握网络安全的主动权,对比网络安全漏洞,电磁漏洞定义为能对设备或系统造成损害的电磁因素.以物理隔离网络为例,电磁漏洞主要指的是网络的硬件和系统缺陷,利用这些缺陷可以直接建立或通过植入恶意软件建立能突破物理隔离的电磁信号的信息收、发隐蔽通道.通过广泛的漏洞挖掘与验证,从物理信号类型、信息传递方向、信号生成与作用机理、漏洞利用方式以及漏洞检测方法上提出物理隔离网络电磁漏洞分类方法;通过综合借鉴网络安全漏洞、电磁信息安全检测、物理隔离隐蔽通道等领域的研究方法,提出电磁漏洞的研究方法;从深化主动检测、群智漏洞挖掘、网络电磁安全融合、大数据监测等角度,提出了物理隔离网络电磁漏洞库的建立方法.
推荐文章
网络安全的物理隔离技术
网络安全
物理隔离
物理隔离网络漏洞扫描与修复系统设计
隔离网络
分布式
扫描代理
漏洞修补
数据网络的物理隔离技术
信息
安全
隔离
方案
网络隔离体系结构研究
物理隔离
网络隔离
信息安全
体系结构
参考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物理隔离网络电磁漏洞研究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物理隔离网络 信息安全 电磁泄漏 主动检测 漏洞库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复杂电磁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9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924|TP309.2
字数 52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4/HPLPB201931.1901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建锋 14 53 5.0 6.0
3 宋滔 23 55 4.0 6.0
5 刘文斌 14 51 5.0 6.0
11 王梦寒 5 1 1.0 1.0
12 寇云峰 6 3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物理隔离网络
信息安全
电磁泄漏
主动检测
漏洞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