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中国小麦的增产效果,运用整合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秸秆还田后小麦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变化范围,并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条件的影响;通过文献检索与严格筛选,整理得到55篇田间试验数据资料,建立小麦产量及产量要素数据库,并应用整合分析方法,比较分析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和产量要素的整体影响以及秸秆还田技术的适用条件.结果 表明,总体上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和产量要素,但增长幅度不大.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之间的省份,选择潮土、塿土、水稻土等养分中等、复杂难以利用的土壤类型,实行秸秆还田技术的收益较好;不同耕作方式对秸秆还田的影响较大,免耕和翻耕技术好于旋耕技术;施氮水平>300 kg·hm-2时,增产不显著,200~300 kg· hm-2施氮水平为最佳;秸秆种类与还田量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影响较大,其中使用麦秸还田效果一般,稻秸全量或半量还田成效较好,玉米秸半量还田(6 000 kg·hm-2)增产最大.综上,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小麦产量和产量因素,秸秆还田的最佳条件为在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实行免耕与翻耕交替耕作方式,采用玉米秸秆半量还田方法,施氮水平为200~300 kg·hm-2.本研究结果为秸秆还田在我国小麦高产高效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推荐文章
玉米秸秆整株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
秸秆还田
小麦
生长发育
产量
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秸秆还田
N肥
冬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秸秆颗粒还田
土壤养分
冬小麦
茎蘖数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地区小麦产量及产量要素对秸秆还田响应的整合分析
来源期刊 核农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 产量 整合分析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7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65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9.01.012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还田
小麦
产量
整合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农学报
月刊
1000-8551
11-2265/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8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553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