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不仅记录了中生代的新特提斯洋俯冲及随后新生代的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而且还记录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南、北拉萨地体的拼合作用.本文对拉萨地体东部东久地区的片岩和脉体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片岩经历了峰期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中压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以及晚期的降温、降压过程.片岩记录了峰期矿物组合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退变质矿物组合石榴石+夕线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堇青石+黑云母+白云母+绿泥石+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研究表明,片岩的峰期变质作用温度、压力条件约为720℃、0.9 GPa;退变质条件约为670℃、0.59 GPa以及480℃、0.12 GP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石榴石长英质脉体具有显著的Eu元素正异常(δEu=3.57),为斜长石堆晶的产物.锆石U-Pb年代学表明,片岩和脉体在早侏罗纪的181 Ma和195 Ma发生了变质和部分熔融作用.本文结合已发表研究结果表明,东久地区的高级变质岩可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岩片,在早侏罗纪先后经历了相似温、压条件的变质作用,为南、北拉萨地体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的变质作用与动力学
青藏高原
拉萨地体
变质作用
造山作用
板块汇聚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北部的前寒武纪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拉萨地体
念青唐古拉岩群
锆石U-Pb年龄
前寒武纪变质作用
青藏高原
柴达木侏罗纪盆地是"前陆盆地"吗?
柴达木盆地
侏罗纪
前陆盆地
动力学机制
大地构造
桐柏杂岩中印支期变质岩包体的变质作用
桐柏杂岩
变质作用
高角闪岩相
印支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拉萨地体东部早侏罗纪变质和深熔作用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早侏罗纪 变质和深熔作用 拉萨地体 碰撞造山作用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46-2462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96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001-5717.2019.10.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泽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97 2305 27.0 44.0
2 董昕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1 279 9.0 16.0
3 田作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12 64 5.0 7.0
4 李冰 5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9)
共引文献  (746)
参考文献  (6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6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3(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4(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5(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6(4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7(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8(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9(36)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0(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侏罗纪
变质和深熔作用
拉萨地体
碰撞造山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