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发源于公元2世纪的古印度,又称伽内什(Ganesa),是象头人身的智慧神与创世神,因其能为世人消解障碍而广受供奉,经唐代密宗传入,在西藏与蒙古地区的佛教铜像中流传甚广。印度佛教中的毗那夜迦常以趺坐或舞蹈形象示人,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中象神却是以双手捧物的跪拜形象示人,“象首金刚铜香炉”中的象首金刚是否是象头神毗那夜迦值得探讨,其姿态的改变值得探析。唐代香炉区别于宋代的瓷质香炉与秦汉的青铜质地香炉,唐人燃焚香料以求去浑浊除污秽,达到礼敬神佛的目的,以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为例,对此件器物的造型、纹饰进行分析,总结此件器物的风格特征。通过探讨毗那夜迦形象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分析象首金刚铜香炉中毗那夜迦姿态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唐人将毗那夜迦形象安置于铜炉之上的原因。
推荐文章
《大明宫》与《法门寺》
《法门寺》
大明宫
历史纪录片
还原历史
文献资料
历史情境
浪漫
诗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法门寺地宫出土"象首金刚铜香炉"谈唐密教中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的流变
来源期刊 美与时代:创意(上)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毗那夜迦 象头神 象首金刚铜香炉 法门寺 佛教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1
页数 3页 分类号 B9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超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9 36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毗那夜迦
象头神
象首金刚铜香炉
法门寺
佛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与时代:创意(上)
月刊
1003-2592
41-1061/B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36-107
出版文献量(篇)
752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