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PNR/GCE),运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并以CV图中的峰电流为指标,研究了中性红浓度、扫描段数、缓冲液pH值及支持电解质NaNO3浓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筛选了最佳聚合条件.继而借助中性红可作为电子媒介体的特性,以E.coli为模型微生物,通过考察E.coli活性与抗菌药物浓度的关系,构建了一种新型体外药效检测的方法,用于抗菌药物有效性的快速检测.以中性红浓度0.5 mmoL/L,扫描段数Segment 30,缓冲液pH 7.0,NaN03浓度0.5 mol/L为最佳电极修饰条件.选择菌悬液吸光度(0D600)0.5,反应时间40 min,以标准葡萄糖-谷氨酸溶液(GGA,BOD220)为营养物质,此时检测抗菌药物有效性的灵敏度最高.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4种抗菌药物对E.coli的半数抑菌浓度分别为34.15、27.98、8.83、11.49 mg/L;作为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万古霉素对E.coli的抑菌效果较差.上述结果与经典纸片扩散法具有良好一致性.
推荐文章
新型聚中性红膜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聚中性红
化学引发
碳糊电极
表征
鲱鱼精DNA(hsDNA)
聚吖啶红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
聚吖啶红修饰电极
扑热息痛
对乙酰氨基酚在聚刚果红修饰电极上的伏安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
聚刚果红修饰电极
伏安法
对苯二酚在金、银纳米粒子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电化学响应的比较
金纳米粒子
银纳米粒子
纳米修饰电极
对苯二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抗菌药物有效性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分析测试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聚中性红 修饰电极 电化学药敏测试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5-300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57.1|TQ460.72
字数 48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957.2019.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畅 锦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25 33 3.0 5.0
2 翟俊峰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4 3 1.0 1.0
3 韩笑 锦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5 2 1.0 1.0
4 何迪 锦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3 1 1.0 1.0
5 贺敬婷 锦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2 1 1.0 1.0
6 陈立志 锦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3 1 1.0 1.0
7 马烨 锦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中性红
修饰电极
电化学药敏测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测试学报
月刊
1004-4957
44-1318/TH
大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46-10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0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2582
论文1v1指导